我國幅員廣大,氣候、土壤等自然條件不完全相同,甚至有很大的差異。各種藥用植物和動物在某一地區(qū)長期的生長繁殖,逐漸適應了該地區(qū)的環(huán)境,從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地區(qū)性。因此,同一種藥物,由于產地不同,所含的成分不同,它的質量就有差異。
所以自古以來,人們使用中藥時往往強調要用“地道藥材”。所謂“地道藥材”就是專指產于某地的藥,人們常常把它定為正品。如四川的黃連、芎勞、貝母、牛膝,甘肅的枸杞子,山西的潞黨參,吉林的人參,河南的懷山藥、懷牛膝,懷地黃、懷菊花,江蘇的蘇薄荷、茅蒼術,浙江的于白術、杭菊花、杭白芍,廣東的廣橘皮等等。
必須注意同一種藥物由于產地不同,除了質量有所差異之外,有的藥物作用亦有區(qū)別。如川貝母和浙貝母,都是“地道藥材”,但川貝母作用偏于潤肺化痰止咳,治肺熱燥咳、肺虛勞咳之癥。而浙貝母偏于清肺化痰,多治外感風熱,痰熱郁肺的咳嗽痰多之癥。再如懷牛膝和川牛膝,雖然都有活血通經,利關節(jié),強腰膝等作用。但懷牛膝作用偏于利關節(jié),強腰膝,治下半身腰膝疫軟,關節(jié)疼痛等癥。而川牛膝則偏于活血通經,治瘀血阻滯引起的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經閉、產后腹痛等癥。因此,臨床用藥時除要注意是否是“地道藥材”外,還要了解“地道藥材”有幾種,其功效有何不同。
由于目前中藥供不應求,醫(yī)藥工作者除將野生的“地道藥材”變?yōu)榧曳N家養(yǎng)外,在保證中藥質量和確保中藥療效的基礎上,還采取了引種馴化工作,擴大了“地道藥材”的產地,使中藥的產量大大提高,滿足了廣大病員的需要。因此,對有些藥材就不必非要“地道藥材”了。